歐洲: 70年代末開始,晚于日本,但開展迅速,朝區域化信息體系開展。如丹麥的Red system覆 蓋76所醫院和診所,以IBM3080為主機,1500臺終 端的微機局域網。法國的第八醫療保健中心3所大醫院及3所大醫藥院校一體化信息體系。有英法、德、意許多公司參加的歐共體的SHINE (strategichealth informatics network for Europe ), 使用分布式數據庫和敞開的網絡構架實現各國醫院信息同享。
我國:閱歷四個階段開展:萌芽階段( 20世紀70年代末- 80年代初)起步階段(80年代中后)
1976年上海腫瘤醫院,用計算機計算X線放療計量,78年病歷存儲、檢索、分析(與復旦協作)。
1978年南京軍區總醫院使用國產DJS-130進行醫院信息(病房、 藥庫、病歷)辦理研討。
1980年后, 北京積水譚醫院、協和醫院、解放軍總醫院引入小型機開展醫院信息辦理研討。
1981年中國電子學會醫藥信息學會在長沙成立,促進學術交流。
特點:因受硬件性能、價格,軟件編程言語、操作體系、漢字顯示等問題的約束,多處于研討,但培養了人才,為以后的使用打下根底。
總起來說,我國醫院信息化建設隨同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展,閱歷了30多個年頭,四個時期:
單機單用戶
多機、多部分獨立體系的使用
局域網絡化全院級使用,C/S、B/S結構的一體化醫院信息體系
將來會朝著區域-體化甚至 全國一體化開展